签证热线:13439091730
注册
登录
您好,欢迎来到尼日利亚签证网!
尼日利亚签证
首页
签证问题
签证政策
新闻资讯
留言咨询
联系我们
专属客服
1对1客服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 正文
尼日利亚签证面签预约
尼日利亚签证进度查询
尼日利亚签证申请中心
尼日利亚签证申请材料
尼日利亚签证问题解答
办理费用
申请流程
最新政策
办理时间
尼日利亚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发布日期:2019-09-10 11:42:08 来源:
尼日利亚签证网
人气:
作者:大飞 评论总数:
在尼日利亚西北部凯比州瓦拉农场,王学民卷起裤腿站在稻田里,四周是大片绿油油的水稻秧,高度已经没膝,长势喜人。
“今年我们农场全部采用新技术种植水稻。这种技术的好处是出苗好,草少,可以大大降低人工和其他成本。”说起自己专门为当地农业环境创新改良的水稻种植新技术,王学民话语里满是自豪。在他看来,能为这个非洲第一人口大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贡献一份力量意义重大。
占地2025公顷的瓦拉农场由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06年投资建设。经过10多年的摸索和创新发展,瓦拉农场走出了一条中国技术适配尼日利亚环境的路子。现在瓦拉农场已成为尼日利亚一个重要的机械化生产示范、培训基地,先后培训当地农户及农机管理人员1000余人次。
王学民告诉记者,尼日利亚农户种植水稻的传统方法是人工锄头点播,株行间距大,容易苗少草多。另外尼日利亚雨季较长,雨水充足,很多农民习惯“靠天吃饭”,没有构筑永久性田埂的习惯,水稻田没法蓄水,除草剂也无法发挥效果,最终导致产量不高。
瓦拉农场因地制宜,对中国水稻种植技术进行本土化改良,前后经过6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水稻种植新技术。“目前采用新技术的水稻产量达到每公顷7吨。”王学民说,“现在周围许多种粮大户纷纷仿效我的这种技术。如果推广到尼日利亚全国,水稻产量翻番不是问题。”
然而,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尼日利亚的农业开发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06年,瓦拉农场完成建设后的首次水稻种植就遭遇了重大挫折。完成播种之后,原定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和大型耕种装备无法适应作业环境,数百公顷水稻几乎全部被荒草吞没。
“尼日利亚的土地、气候环境以及水稻种植方式与国内存在很大差别,我们刚开始时遇到很多问题。”王学民说。“我们认识到,直接照搬中国的经验模式不行,要在中国技术基础上,结合非洲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筠介绍,在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投入和试验,瓦拉农场的技术专家们从多个当地水稻品种中选育出一个水稻新品种。2017年,这个水稻新品种在尼日利亚登记注册,成为中国企业在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常规水稻品种,并被尼政府推荐到西非共同体其他国家。
今年51岁的王学民已经在尼日利亚生活工作了16个年头。从早年的中国援尼南南合作农业项目专家,到如今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高管,这位湖北汉子一直奔波在这片土地的田间地头,在当地推广水稻种植新技术,推进水稻育种工作。
相关阅读:
上一篇:
中国队终究73比86不敌尼日利亚
下一篇:
北京首批二手车发运尼日利亚 出口业务步入正轨
发言请遵守相关法律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中国援助尼日利亚抗疫物资抵尼
尼日利亚新增22例累计确诊276例,6例死亡
中国医疗队抵达尼日利亚后将接受冠状病毒检测
尼日利亚总统宣布:拉各斯阿布贾奥贡州封城,...
驻尼日利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关注尼入境限制措施
尼日利亚大学研发新技术设备
尼日利亚拉沙热疫情致161人死亡
尼日利亚将推行一项出口“零石油计划”
尼日利亚新冠肺炎病例增加4例
2020年2月份尼日利亚CPI同比上涨12.20%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4000-999-636